唯一被毛主席称为女创始人的她,就义前提一要求,刽子手都慌了
1928年5月1号的武汉,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。余记里刑场,人头攒动,老百姓们伸长了脖子,想看清楚那个即将被处决的“女共匪”到底长什么样。
当她从囚车上走下来的时候,人群里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。不是因为凶神恶煞,恰恰相反,这个女人衣衫虽旧,却站得笔直,神色平静得像一潭深水,眼神扫过众人,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。
她叫向警予,那年,33岁。
说起向警予,现在很多人可能就记得她是个烈士。可这三个字,太单薄了,根本撑不起她那跟火一样的人生。咱得把时间往回倒倒,看看这个富商家里的大小姐,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刑场上来的。
向警予,湖南溆浦人,家里是真有钱。她爹向瑞龄是晚清的秀才,后来弃文从商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。按理说,这样家庭出身的女儿,最好的出路就是嫁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,相夫教子,安稳一生。
可向警予偏不。她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劲儿,一股不服输的劲儿。看着家乡的女孩子一个个早早嫁人,一辈子围着灶台转,她心里就堵得慌。她觉得,女人不该是这个活法。
于是,她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事——办学。她把自己的嫁妆钱全拿了出来,还说服了开明的父亲,就在老家溆浦,创办了一所女子学校。那一年,她才二十出头,自己当校长。
开学典礼上,她站在台上,对着台下那些怯生生、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女孩们大声说:“我们要读书,要自己挣饭吃,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!”那声音,掷地有声。
这所小小的女校,就像在封闭的铁屋子里,硬生生砸开了一扇窗。
要是故事就到这儿,她也就是个地方上值得尊敬的教育家。可向警予的心,装的可不止是一个小小的溆浦。她看到了整个中国的满目疮痍,听到了时代变革的隆隆雷声。
她去了长沙,进了周南女校,结识了蔡和森、毛泽东这帮后来搅动了整个中国风云的年轻人。他们在一块儿,聊的不是风花雪月,而是怎么救国,怎么才能让四万万同胞都挺直腰杆做人。
后来,留法勤工俭学的浪潮兴起,向警予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。在去往法国的轮船上,她和蔡和森有过一次长谈。那次谈话,定下了一个听起来特别浪漫,实际上比钢铁还硬的盟约——“向蔡同盟”。
这可不是简单的自由恋爱。他们向朋友们宣告的“婚讯”,更像是一份革命宣言。他们说,我们俩的结合,是为了革命事业的互助,是为了理想的共同追求。这种把个人情感完全融入宏大叙事的爱情,在那个年代,简直就是传奇。
到了法国,日子过得苦。白天在工厂做工,手上磨出厚厚的茧子,晚上就聚在一起贪婪地学习马克思主义。向警予就像一块海绵,疯狂吸收着新的思想。她逐渐明白,零敲碎打的改良救不了中国,只有彻底的革命,才能砸碎这个旧世界。
她和蔡和森一起,成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的核心人物。她的理论水平、组织能力,让很多男同志都自愧不如。大家伙儿都服她,打心眼儿里服。
回国后,她的人生就像按下了快进键。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,是第一位女中央委员,是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。这些“第一”的背后,是没日没夜的工作。
她深入到上海的缫丝厂,跟女工们同吃同住,手把手教她们读书写字,告诉她们,受压迫不是你们的命,你们有权利反抗。她那双曾经弹钢琴的纤纤玉手,握住的,是无数双粗糙、疲惫的劳动妇女的手。
她创办《妇女周报》,用最通俗的语言,写下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,向着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猛烈开火。她告诉天下的姐妹们:“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第一步!”
那段时间,她太忙了,忙到连自己的两个孩子都顾不上。她把对孩子的爱,深深埋在心底,把全部的精力,都献给了千千万万的“姐妹们”。
1927年,大革命失败,白色恐怖笼罩全国。武汉成了风暴的中心,无数的共产党人倒在血泊里。组织上考虑到她的安全,几次三番催她转移。
她却拒绝了。她说:“武汉的工人运动刚刚有点起色,我走了,人心就散了。”她选择留在了最危险的地方,继续主持湖北省委的工作。
危险,最终还是来了。
1928年3月20日,因为叛徒的出卖,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的住所被捕。叛徒是她手下的工作人员,一个叫宋若林的女人和她的丈夫。为了区区几百块赏钱,他们出卖了这位把他们当同志、当亲人看待的领导。
被捕后,敌人对她用尽了酷刑。皮鞭、老虎凳、灌辣椒水……想从她嘴里撬出组织的秘密。可他们想错了。向警予的身体可以被摧毁,但她的意志,比钢铁还硬。
每次审讯,她都把法庭当成讲台,痛斥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、屠杀人民的罪行。她的声音不大,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,钉在审判官的心里,让他们坐立难安。
敌人无计可施,决定处决她。
就义那天,就是我们开头看到的那一幕。她走上刑场,没有丝毫畏惧。她环顾四周,看着那些麻木、好奇、或同情的面孔,用尽全身力气,开始了自己的最后一次演讲。
“同胞们!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!我为解放工农大众而死,死得其所!”
“反动派的子弹,只能打死我们的肉体,绝对打不死我们的信仰!”
“中国共产党万岁!革命一定能胜利!”
她的声音响彻长街,围观的群众被深深震撼了。刽子手们有点慌,他们没见过这样的“犯人”。一个军官恶狠狠地冲上去,想用石头堵住她的嘴,用皮带勒住她的脖子。
可即便如此,从她的喉咙里,依然发出“呜呜”的不屈抗争声。
临刑前,她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,她要面向群众,而不是对着冰冷的墙壁。她要看着这片她深爱的土地,看着这些她为之奋斗的人民,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。
枪声响了。
向警予倒下了。但就像她自己说的,革命是杀不完的。她的血,浸染了武汉的土地,也点燃了更多人心中的火焰。
后来,毛主席多次提起这位老战友,评价极高,称她为党“唯一的女创始人”。这个评价,分量太重了。它不仅仅是对向警予个人功绩的肯定,更是对那个时代所有为了理想抛头颅、洒热血的女性革命者的最高致敬。
向警予的一生,太短了,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。但她留下的光,却足以照亮后来者的路。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信仰,什么叫“慷慨赴死易,从容就义难”。她不是难,她是把就义,当成了一次从容的奔赴。
有时候想想,我们今天能安稳地坐在这里,喝着茶,聊着天,不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向警予这样的人,在当年最黑暗的时候,用自己的身躯,为我们挡住了子弹,撑起了一片天吗?她们的故事,不该被忘记,永远都不该。
国汇策略-股票杠杆10倍-中国股市杠杆-线下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